维风解梦网

维风解梦网

梦到人物生平简介 梦到人物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关于梦到人物生平简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梦到人物是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唐朝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
  2. 明代画家陈洪绶有哪些成就陈洪绶生平简介
  3. 李白的生平经历

    (简单介绍)
  4. 元朝书法家赵孟頫生平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唐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5]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上,他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同时,李白也是乐府诗的继承人,使许多流失的乐府诗回归本题,并革新古体诗,使其升华到新的高度。

主要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大量诗歌,绝大多数已经散失,他的诗歌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在许多题材都有名作出现,而且因为人生遭遇的不同,他在每个时期的诗歌风格也不同。
李白钟好古体诗,擅长七言歌行、五言古诗、乐府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

古体诗

李白的古体诗代表了初盛唐诗歌体裁古体诗多的发展实情,他本人也是唐代古体诗的集大成者。
这种诗体更易于表达初盛唐人的人生探寻和追求、青春浪漫和豪情,李白长于古体,不仅是个人爱好和才情所致,更是时代使然,因此李白古体“景少而情多”。
宋本《李太白文集》载李白现存总诗量近千首。
李白古体诗总约 640首,约占总诗量的 64%,其中七古 161首,五古总 479首。

代表作有:《春思》《侠客行》《古朗月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春日醉起言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望鹦鹉洲怀祢衡》《赠何七判官昌浩》《月下独酌》四首、《古风》五十九首、《拟古》十二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把酒问月》《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留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江上吟》《扶风豪士歌》《梁园吟》《鸣皋歌送岑征君》《南陵别儿童入京》《金陵西楼月下吟》《三五七言》。

乐府诗

李白乐府诗创作是其复古诗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他对初唐以来复古诗学的深化。
除了《古风》类的写作之外,古乐府写作也是李白终生追求的事业,《唐诗纪事》有这样一个记载:韦渠牟,韦述之从子也,少警悟,工为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
权载之叙其文曰:初,君年十一,尝赋《铜雀台》绝句,右拾遗李白见而大骇,因授以古乐府之学。
由“授以古乐府之学”可见,李白的古乐府写作内部包含着有成熟的诗学系统。

代表作有:《关山月》《子夜吴歌》四首、《长干行》《妾薄命》《远别离》《蜀道难》《将进酒》《长相思》二首、《行路难》三首、《梁父吟》《乌夜啼》《乌栖曲》《襄阳歌》《上留田》《战城南》《饮马长城窟行》。

绝句

乐府诗,尤其是盛唐诗的普遍特点是用自然流露的表现形式去融汇前代文人的绝句,但各家诗人也又各自所擅长的境界和领域。
李白的七绝往往能在短篇中以最明快粗放的线条勾勒宏篇壮景,同时又把长时间、长距离的游览过程浓缩在短短四句之内,把需要长篇论述的时间和空间用绝句充分宣泄。
此外,李白善用修辞手法和意向塑造,他笔下的桃花潭水、长江碧流、春风明月仿佛能通人情,时时在和离人较量着别情的深浅和长短。

代表作有:《静夜思》《玉阶怨》《怨情》《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十七首、《送陆判官往琵琶峡》《自遣》《劳劳亭》《哭宣城善酿纪叟》《重忆贺监》《夜宿山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长门怨》二首、《望庐山瀑布》其
二、《春夜洛城闻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望天门山》《清平调》三首、《横江词》六首、《山中问答》《客中作》《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中吹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山中与幽人对酌》。

律诗

李白所作的律诗不多,流传下来的七律只有《登金陵凤凰台》《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为数不多的几首。
除《登金陵凤凰台》外,没有其它的精品。
但李白的五言叙事诗可以与杜甫并驾齐驱,只是李白的五律诗缺少杜甫《三吏》、《三别》的辉煌史诗,也缺少像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五言排律。
杜甫的五言排律,气势流畅,对仗工整,间有名言警句闪烁其间,不但李白不能及,后世诗坛亦无人能望其项背。
两人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故能相交甚好。

代表作有:

《太原早秋》《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听蜀僧濬弹琴》《送友人》《夜泊牛渚怀古》《塞下曲》六首、《宫中行乐词》十首

(今存八首,序亦亡佚)、《谢公亭》《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送友人入蜀》、《访戴天道士不遇》《金陵》三首、《过崔八丈水亭》《赠钱征君少阳》《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别中都明府兄》《别匡山》。

陈洪绶是明朝著名画家、诗人,代表作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
陈洪绶生于官宦世家,但从他父亲这一辈开始家道中落,不过陈洪绶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他四岁就能在墙上画出一幅八、九尺高的武圣关公像,家人看了惊叹不已。
不过天才往往有着极度偏执的一面,陈洪绶性格同样如此,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陈洪绶,看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艺术家。


一、天才总有无师自通的地方

说起陈洪绶,在绘画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绘画水平要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

你看这个人就有这么大的造诣和名气。
有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这就是说一个人从小的时候就能看出他今后的作为。
陈洪绶也不例外。

陈洪绶

(1598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

(这多的名与号,就有点不一般呀),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

(今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说来这个陈洪绶,幼年家境贫寒,稍通人事就喜欢拿树枝画来画去,有传说陈洪绶在四岁的时候到他的岳父家,把他放在室内等候,他看了看这新粉刷的墙壁,觉得太空了,趁人不注意就爬上桌子,在墙上画了一尊八九尺高的关公像

(哇,一个小娃娃,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这尊关公像,神态逼真,威武雄豪,好似真的关公立于墙上,以至于他岳父

(应该是未来的岳父吧)回来一望,对着墙上的关公倒身便拜,叹为观止

(牛,不一般的牛)。

于是,这个房间从那以后就成了供奉神圣关老爷的地方。
父母看到他拥有绘画天赋,就遍寻画师教他作画,技艺倍增,可惜的是,父亲在他九岁时离世,临终时嘱咐母亲此子必成大器,千万让他有所造就

(可怜天下父母心)。

于是,在他十岁那年,拜“武林画派”创始人蓝瑛为师,当老师的蓝瑛看到陈洪绶的人物画时也是自愧不如。
竟然从此立誓不画人物画,说“此乃天授也”。


二、人间自有为画痴

说起这陈洪绶陈老莲,他性情古怪

(历来大师多古怪),太多事情总是让人出乎预料

(与众不同)。
他还有一个爱好和李白媲美,那就是喝酒,每次逢喝必醉,醉后必画,而且越是喝酒就越有灵感,

(这古代能成诗仙画仙的都这样吗?改天咱们也试试看能成什么仙,依我看一准能成兔

(吐)仙)民间有这么一个传闻,说这陈老莲比较喜欢美色,是无妇不饮酒,无妇不入寝。

有文曰: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可能这也是陈老莲及所有酒客的座右铭吧!这陈老莲两个爱好,一是饮酒,二是女色,这真是人间一绝呀!

他好色的程度非同一般,家中有诗词歌赋美貌并存的贤慧娇妻,他方觉不够,在他二十三岁那年,游历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时发生了一件令陈洪绶难以忘怀的事情:当时西子湖畔貌美如花的名妓董飞仙,骑着娇艳的桃花马,带着亲手剪制的质量上乘的生绡,找到了陈洪绶,乞求为她画一幅莲花。

并温酒研磨,这美酒和美人,刹那令陈老莲无法抗拒,更是灵感活跃,兴然勃然,提笔作画,笔走丹青,才有了一段活色生香的莲花图。

后来陈洪绶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竟然还梦到了这个令人销魂的美人娇娃,于是他提笔写了一首《梦故妓董香绡》,来回忆那段风花雪月。
想必这美人也是个柔情似水令陈老莲无法忘怀的女人。

而定香桥在苏堤之映波桥与锁澜桥间,西接花港观鱼,至今尚存。

下面全诗奉上,请各位一观:

《梦故妓董香绡》

长安梦见董香绡,依旧桃花马上娇。

醉后彩云千万里,应随月到定香桥。


三、不畏权贵,甘拜石榴裙下

要说这陈老莲也是古怪至极,清军入关时,陈洪绶在浙东被掳,清军一个当官的听说陈老莲的大名,慕其画才,“急令画,不画。
刃迫之,不画。

有随从告之,说这陈老莲喜好美色和美酒,于是以酒与妇人诱之,居然画了。
到了半夜,陈老莲酒醒了,他又想起自己的爱国情结,抱起自己的作品逃之夭夭,他跑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酒和女人,在陈洪绶看来并不有伤他的自尊和人格,这是真性情真肝胆。
他对于那些豪强有势力的“客”要买他的画,无论怎么恭敬,甚至用刀架在脖子上,他都“虽千金不为搦笔”。

据说有一次,一个大官把陈洪绶骗进船里,说是请他鉴定宋元人书画。
船开行后,就拿出绢素强请他作画,陈洪绶大怒,谩骂不绝,趁人不备跳水自杀,坚决反抗拒绝。
把那大官弄得很没趣,只好作罢,后来又转托他人代为求画,陈洪绶“终一笔不施也”。
这也是他不畏权贵的一面,令人敬佩。


四、童心未泯古怪精灵

陈老莲由于家境贫寒,十四岁就开始卖画维生,十八岁丧母后,家中哥哥独占家产,他一人漂流在外无家可归,他追求仕途却屡屡落榜,后来卖画筹钱买到一个小官,又看透官场炎凉,人情冷暖,官吏腐败,便弃官不做。

虽然自己的画作当时炒成天价,可这并没有让陈老莲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以至于当他离世时竟然连一口像样的棺材也未能用得上,这样的凄凉用语言无法描述,我们只能在感叹之余,回过头看看陈老莲这一生,放荡不羁,自由自在,也是一种心甘情愿的选择吧!

人生,无论得意与失意,欢乐与痛苦,保持真我,在沉醉与清醒中,凝成一道风景。

陈洪绶可爱纯真的一面,体现在他喜欢搞怪,就算是画男子,也给男子头上或手上等部位添几朵花,就连水浒中的插画也不例外。
他的画就如他的人,一样的怪诞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列位可以看他画的浪子燕青,小旋风柴进;更有甚者插翅虎雷横,更是给画了一个花围裙!

这等顽皮,说是顽皮或许这是他在历经世事、饱经风霜后,还仍然保留着的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
更或许是一个灵魂纯净的人无论经历多少风霜事故,他的灵魂依然能保持处子般的纯真,陈老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作者:蓝色星雨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神龙元年(705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三十岁之前到处游历,广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荐,却一事无成。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天宝二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又因权贵谗谤,玄宗疏远,内心烦闷,李白离开了宫廷。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因投永王兵败下狱,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

(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扩展资料: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做出一番功业,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

然而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
于是他只好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由于郁不得志,他的一部分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元朝书法家赵孟頫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赵孟頫的人物生平

书法家赵孟頫,就是指元代初期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政治家、诗人的赵孟頫,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全才和精力旺盛之人。
赵孟頫生于公元1254年,死于公元1322年,汉族人,又被称为赵子昂,名号是松雪道人。

赵孟頫有着一个显赫的出生,他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他的父亲曾是南宋的户部侍郎和临安的安抚使,也是一个高官了。
宋朝被灭之后,蒙古人建立了元朝政权,赵孟頫被推举出来做官,这也是后世之人对他的误解之处,很多人都认为赵孟頫是一个卖国贼,是一个叛徒。
其实,当时的赵孟頫如果不去做官,那么就会连累自己身边的人性命不保,所以赵孟頫做元朝的官吏只是无奈之举,况且做元朝的官员,也不算是卖国,都是中华民族的,何来卖国之说。

赵孟頫为官的时候,虽然仕途比较坎坷,但是他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情,也是一个清官、良官了。
这是赵孟頫的书法和绘画成就太高了,以致于人们忽略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
赵孟頫在书法之上的成就非常之高,这是一个书法的全才,精通草书、楷书、行书、隶书等一系列的主流书法字体。

书法家赵孟頫的主要成就也在书法之上,他提倡“书法复古”,非常推崇东晋和唐朝的书法作品,注重写实和基础的锤炼。
所以赵孟頫的书法基础非常的扎实,而且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才被后世之人所推崇,也成为很多书法爱好者临摹的对象。

赵孟頫楷书代表作有哪些

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自创的“赵体”,被称为楷书的“四大体”之一。
赵孟頫楷书代表作是《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因为赵孟頫信仰的是道教,所以他对于道家文化是非常的推崇的,也曾多次为一些道观题字。

赵孟頫楷书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刻在玄妙观正门之前的石碑之上,这是赵孟頫楷书的巅峰之作。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的纸本纵宽35.8厘米,横长为283.8厘米,这个石刻现在还存在于玄妙观之前,不过已经不是赵孟頫的原版了。
原版的石刻早在文革时期就不知所踪,也许现在正在某个不知名的墙角之中。
1990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受苏州市道教协会的委托,请名家仿刻,共刻有2座石碑。

玄妙观,在苏州古城之中,是一个著名的道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即公元276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后来,晋明帝梦到三清道祖落到玄妙观,就下令重修玄妙观,并改为上真道院,后来唐朝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元朝,又改回原名。
那时的玄妙观经过几百年岁月的冲刷,起起伏伏,有过没落,也有过辉煌,在元朝的时候又被重新修缮。

赵孟頫从小喜欢道教文化,他的书法作品,也有很多和道教有关。
例如书法名作《道德经》就是赵孟頫手抄老子《道德经》的书法名作。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赵孟頫楷书代表作,那是无可厚非,这是赵孟頫的巅峰之作,凝聚了赵孟頫一生对楷书书法的理解。

赵孟頫书法欣赏

赵孟頫博学多才,他在诗文、书画和金石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有着“元人书画之王”的称号。
赵孟頫书法的欣赏,是要结合他的楷书来进行欣赏分析。

赵孟頫善于书写各种类型的书法字体,但是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法圆熟,创立了“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俗,这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评价。
董其昌作为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一生都是早于已做古人的赵孟頫在比赛,可是一生都没能超过赵孟頫。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得到的赞誉很高。
据传说,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宋高宗赵构的书法,中年时候学习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此外,他还临摹过唐朝著名的石碑和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
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
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
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
”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
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

对于赵孟頫的书法的欣赏,是很多人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因为就算你对书法欣赏一片空白,你也能欣赏到赵孟頫书法之中的美丽之处。
他的书法,形意结合,不管你是喜欢书法的形态美,还是笔式的韵律美,都能在赵孟頫的书法之中,找到你想要的。

猜你喜欢:



1.赵孟頫的人物生平

2.中国书法历史名人

3.赵孟頫楷书书法字体

4.书法家赵孟頫是谁

5.赵孟頫是个什么人

梦到人物生平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梦到人物是什么意思、梦到人物生平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李白# 他的# 书法# 楷书# 金陵